焦点

“大国重器”的背后故事:突破,在毫厘之间

字号+ 作者:能近取譬网 来源:探索 2025-07-07 16:32:26 我要评论(0)

新华社哈尔滨5月1日电记者梁冬、唐铁富)“五一”小长假到了,然而在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依然钢花飞溅,机器轰鸣。“大工匠”桂玉松正在一台大型数控机床前,两眼紧盯着一块重达百吨的实心钢坯,轻触操控案板

新华社哈尔滨5月1日电(记者梁冬、大国重器唐铁富)“五一”小长假到了,后故然而在集团有限公司的事突生产车间内依然钢花飞溅,机器轰鸣。破毫

“大工匠”桂玉松正在一台大型数控机床前,大国重器两眼紧盯着一块重达百吨的后故实心钢坯,轻触操控案板,事突伴随着机床轻微的破毫转动声,特制的大国重器刀具便伴着润滑油,探入钢坯的后故内部。

“这些大型部件已经历千百道工序,事突容不得丝毫差错,破毫否则会前功尽弃!大国重器”桂玉松说。后故

桂玉松的事突工作就是在一个个巨大钢坯内钻出长达十多米的深孔,钻出的孔必须绝对笔直,误差不能超过0.02毫米,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小。

“这样高的精度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。”桂玉松回忆说,“起初刀具刚搭上银色的钢锭就不停抖动,吃不住劲儿,精度更无法保证。”

桂玉松带领团队边干边学习相关知识,历经一次次的失败,终于发明了一种可以“削钢如泥”的特制刀具,钻孔速度从原来的24小时10厘米,到如今的8小时深钻超7米。

随着钻孔技术的炉火纯青,新的任务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:桂玉松团队又将面对超大型部件——CAP1400常规岛电机转子的加工任务。

CAP1400常规岛电机转子是目前国际上直径最大且长度最长的发电机转子。但在加工套取中心17.8米长的中心试棒时遇到瓶颈。“刀具振动损坏无法加工,产品一度停滞,有些外国专家甚至认为我们没有能力加工这么高精尖的产品。”桂玉松说。

为了突破这个“卡脖子”难题,桂玉松克服深孔加工看不见、摸不到的困难,经过数十天不分昼夜地守在机床旁,潜心研究、反复实践,白天修复刀具磨损、改进刀具结构,晚上试加工,终于掌握了常规岛深孔套料核心技术,成功套取了17.8米长的中心试棒。

“消除毫厘之间的误差不仅需要手、眼、身法高度协调,更需要一种信念和耐心:刀具更新,时代更迭,自主制造中国装备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!”桂玉松说。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净值化时代需正视风险 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

    净值化时代需正视风险 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

    2025-07-07 15:27

  • 快讯:两市直线拉升创指涨超2% 科创50指数涨超3%

    快讯:两市直线拉升创指涨超2% 科创50指数涨超3%

    2025-07-07 15:24

  • 上海:入户消毒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,按照消毒规范和评价规范,不断加强管理、改进工作

    上海:入户消毒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,按照消毒规范和评价规范,不断加强管理、改进工作

    2025-07-07 14:39

  • 2万虚拟币转错账户,法院:不保护!为啥?

    2万虚拟币转错账户,法院:不保护!为啥?

    2025-07-07 14:17

网友点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