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利二铺
我们常说股市上涨有三个阶段,选A选港第一阶段估值修复、股还股第二阶段盈利兑现、选A选港第三阶段预期泡沫。股还股
进入2月后,选A选港节前强势反弹的股还股A股和港股都有了点休养生息的意思,除开横空出世的选A选港人工智能,其他板块都不温不火,股还股进入了一二阶段中间的选A选港过渡期。
现在市场没有新的股还股上攻信号,找不到主线,选A选港虽然大方向是股还股确定的,但短期比较随机,选A选港还需要耐心等待。股还股
也有朋友想趁这段时间调仓,选A选港问了一个问题,我觉得很有意思:
现在应该优先选A股还是选港股?
他发现,从去年的最低位置,恒生指数最多的时候反弹了55%,恒生科技指数更多,反弹接近70%;
而同期A股的上证指数、反弹才分别反弹12.94%、18.48%。
这是不是能说明现在港股比A股走得更多,买A股更划算呢?
先就事论事回答一下,港股反弹比例大,并不能说明港股走到A股前面去了,两者本身还是在同一阶段。
反弹幅度不同原因是港股和A股本身的区别,由于港股流动性明显不如A股,而且存在做空机制,港股的波动性(也可以说是弹性)本身比A股更大。
为此,我们可以用参考指标“AH股溢价”来直观地观察两者的价差情况。
A/H股溢价率,意思就是A股的价格减去港股的价格,再除以A股价格,计算得出A股现价是港股的多少倍。
AH股溢价数字越高,A股相对港股越贵,反之则越便宜。
因为流动性等原因,A股向来比港股贵很多,2010-2014年间AH股溢价正常情况在100%左右,2016年之后升到了120%-140%。
即A股整体估值一般要比港股贵1.2-1.4倍。
那么现在情况如何呢?
疫情出现之后,国内外经济明显背离,国外用于投资的流动性明显收紧,港股超量下跌,所以这三年的AH股溢价比以往更高了,基本维持在150%左右。
经过最近的反弹,AH股溢价回落到140%。
所以说,虽然过去几个月港股上涨幅度更大,但本质上是大量超跌之后的回调反弹。
现在港股并不比A股贵,从疫情前角度,还是偏便宜的。
以上的参考指标都是宽基指数,我们在投资中更多还需要考虑具体的行业板块。
这就不得不提到影响A股港股的主力资金。
A股的主力军是散户和内资专业机构,而港股的主力军是海外投资者和券商。
主力资金来源不同,导致了两市涨跌的原因大有不同。
首先是资金偏好。
比如A股总体而言资金更为充足,在未实行注册制时对上市公司门槛高,打新股、小市值股票的流动性比港股好太多了,两市在这一点上差别很大;
而收息股、低估值股票算是某些机构的标配产品,但又由于不能带来超额收益,所以不算热衷,散户也很少参与,两市在这类板块区别不大;
金融和老经济行业不同于热门题材更受政策、消息面影响,受流动性影响最大。
当然,在热炒的题材两类资金也有自己的偏好。
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原因也有几个:
1、汇率
汇率几乎会直接影响外资流动性,因为汇率会很大程度影响外资的投资成本。
不考虑其他变量,美元越贵,外资投资意愿越强,港股相对A股更加有流动性优势,反之则港股流动性较弱。
2、经济周期
西方世界政策对市场干预更小,所以经济周期更明显,在衰退期的流动性收缩也会较国内明显一些。
港股受外资流动性影响更大,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港股多于A股,如果此时国内经济政策大力支持,那么A股就会优于港股...
同样的原因,就算没有经济周期,港股也会受海外波动和事件影响更多。
此外,还有逃不开的产业周期。
2013年前后,移动互联网经济腾飞的开始,A股大量的老旧产业上市公司却开启去产能阶段,此时港股明显优于A股。
所以综上所言,无论是从指数弹性,还是从资金来源、不同的产业等角度,港股和A股都有不可替代性,从基金组合的角度来说,我认为a加b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。
现在怎么看呢?
最近美联储发出的信号大多是偏鹰的,所以汇率方面,美元可能有短期走强压力,意味着短期内港股的风险更大。
但中期角度,美联储加息尽头已经很明显了,港股成长方向从弹性和政策面都有不错的机会,如食品饮料等旧产业低估值板块也还没有明显增长,安全边际比较高。
等到今年末明年初美联储如果进入加息阶段了,就需要注意适当减配了。
而A股牛市的套路是先走价值赛道,再走成长产业。
最近的主力政策方向新能源,和今年格外强调的自主可控(半导体、信创、专精特新),等都是值得关注的方向。